截至2025年6月,持續使用我們預算工具追蹤個人或家庭財務的用戶數量
用戶在使用三個月後,相較初期在預算目標達成度上的平均改善幅度
透過系統化記錄與分析,使用者每月平均減少的非必要支出金額
在首次使用後六個月內,仍保持每週至少更新一次預算記錄的用戶比例
數據背後的真實故事
這些數字不是憑空產生的。每一個百分比,都來自新竹科學園區的工程師、市區的小店老闆、或是剛開始學習理財的大學生。
我們在2024年底開始追蹤這些數據,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——最成功的預算管理者並不是收入最高的那群人。反而是那些願意花時間理解自己消費習慣的使用者,不管收入多少,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財務平衡點。
有位在竹科工作的張先生跟我們說,他以前月薪雖然不錯,但總覺得錢不夠用。開始記錄之後才發現,每天的便利商店咖啡和零食,一個月累積下來竟然快五千塊。
重點不是完全不花錢享受生活,而是清楚知道錢花在哪裡,然後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。這才是預算管理的核心價值。
協助分析的專業團隊
這些數據分析由我們的財務顧問團隊整理與詮釋,他們各自在不同領域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
林俊宏
數據分析顧問
在銀行業工作十二年後,2023年加入我們團隊。專門協助使用者理解複雜的財務數據,並轉化為實際可行的預算建議。
陳威志
預算規劃專員
曾在新竹多家新創公司擔任財務主管,2024年開始專注於個人與家庭預算諮詢,特別擅長協助雙薪家庭建立財務共識。
黃建中
理財教育講師
從事財務教育工作八年,定期在新竹地區舉辦預算管理工作坊。他相信理財不該是痛苦的事,而是幫助人們實現生活目標的工具。
我們如何收集這些數據
透明度對我們很重要。這些統計資料的來源與計算方式,我們認為使用者有權利清楚了解
使用者同意與隱私保護
所有數據收集都在使用者明確同意的前提下進行。我們採用匿名化處理,確保個人隱私不會被洩露。統計分析中絕對不會出現可識別個人身份的資訊。
定期數據更新機制
我們每季度會更新一次主要統計數據,確保呈現的資訊反映當前實際狀況。2025年第二季的數據將在七月初公布,屆時會一併說明任何計算方式的調整。
真實使用情境分析
除了數字統計,我們也會不定期訪談願意分享經驗的使用者。這些質性資料幫助我們理解數據背後的脈絡,並持續改進我們的服務內容與教學方向。
持續優化與反饋循環
數據不只是用來展示,更重要的是用來改善。我們會根據這些分析結果調整學習計劃的內容,確保課程真正符合大多數人的實際需求與學習節奏。